在线购票
海底世界年卡
人鲨共舞
梦幻美人鱼表演

    海洋生物学家近来发现,生活在海洋中的鱼类,也有自己的医生--一种普普通通的小鱼。它们为其它一些大鱼解除病痛,并世世代代在海洋里开设免费的“医疗站”。科学家们称这些小鱼为“鱼医”。

       “鱼医”的体态小巧,行动轻盈,它给鱼治病,不是通过用药,而是用它尖尖的嘴巴为病鱼清除细菌和坏死的细胞。

        鱼类和人类也有某些共同之处,它们也经常遭到微生物、细菌和寄生虫的侵蚀。这些寄生虫往往寄生在鱼鳞、鱼鳍和鱼鳃上,甚至还在鱼的嘴里牙缝间。生病的鱼“就诊”时,必须头朝下,尾巴朝上,笔直地悬浮在水中。如果是喉咙生病,病鱼就得乖乖地张大嘴巴,让“鱼医”钻进嘴里去。鱼医生到大鱼嘴里去吃寄生虫,这样一来大鱼免除了病痛,小鱼又可把寄生虫当做美味佳肴,这在生物学上称作为共生。有时一条鱼被另一条鱼咬伤了,伤口感染化脓,受伤的鱼不得不向鱼医生求医,那么鱼医生就施展医术,用尖尖的嘴来清除伤口的坏死部分,几天后,这条鱼就痊愈了。

        也许有人会问,病鱼会不会把“鱼医”吃掉呢?根据海洋生物学家的观察分析,这种事情不会发生,否则,疾病就会蔓延起来,大批鱼类将会因此而死亡。即使是遇上敌害,病鱼也不会匆匆将“鱼医”吞入腹中,而后再将“鱼医”吐出来,再逃之夭夭。

        有时候,病鱼过多,也会出现排队候诊的现象。这时往往会出现争先恐后、吵吵嚷嚷的场面。遇到这种情况,素来喜欢安安静静为病鱼看病的“鱼医”也会勃然大怒,撒手不干,躲到清静的地方去。而此时,病鱼们也常常前呼后拥地把“鱼医”拦住,无奈之际,“鱼医”不得不重新开始治病工作。

       “鱼医”治病的速度很快。一位海洋生物学家曾连续6个小时在水中观察“鱼医”治病。据统计,一条“鱼医”在这6个小时内竟医治了300多条病鱼!在广阔的海域里,至今已发现有近50种这种小鱼,它们在日夜地进行着医疗工作。而它们的“医疗站”一般都设立在珊瑚礁、水中突兀的岩石、海草茂密的高地或沉船残骸边。

        海洋生物学家还发现,拜访“鱼医”的病鱼以雄鱼居多。有时,一条雄鱼一天竟几次找不同的“鱼医”看病。开始,研究人员以为雄鱼较易患病,后来才发现,原来雄鱼间为了争夺雌鱼,常常发生激烈的“情战”,因而负伤的机会较多,而一旦负伤,就得去“治疗”,从而出现了一条鱼一天之内多次找“鱼医”治病的情况。

关闭页面|打印本页|收藏本页|复制链接